- 時間:2021-07-23
- 點擊:2010
- 來源:新甘肅

蘭天42號在清水縣畝產達594.7公斤。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蘭天45號在徽縣單產突破510公斤;蘭天42號在清水縣畝產達594.7公斤;蘭天36號在清水縣畝產584.5公斤,創(chuàng)了隴南二陰山旱區(qū)的高產記錄;隴原235在靈臺縣畝產達408.2公斤……2020-2021年度冬小麥生產季,甘肅冬季氣溫偏低,小麥條銹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區(qū)偏重發(fā)生,在這種不利的生產形勢下,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冬小麥團隊培育的一批新品種,兼抗條銹病等多種病害,產量表現突出,在甘肅隴南及隴東不同生態(tài)區(qū)創(chuàng)了高產記錄,為甘肅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蘭天45號在徽縣單產突破510公斤。
干旱、土壤瘠薄,加上自然災害頻發(fā),特別是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有害生物高發(fā)頻發(fā),導致甘肅冬小麥產量低而不穩(wěn),全省小麥平均畝產僅為260多公斤。對此,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冬小麥團隊致力于小麥抗條銹育種工作,近年來,課題組把降低株高改造株型做為主攻目標,育成了一批抗條銹病,兼抗其它多種病害的矮桿豐產冬小麥新品種,如蘭天34號、蘭天36號、蘭天42號、蘭天43號、蘭天45號和隴原235等,增產潛力得到較大幅度提高,深受示范區(qū)廣大農民喜愛。
在2020-2021年度冬小麥生產季,甘肅冬季氣溫偏低,小麥條銹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區(qū)偏重發(fā)生,而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冬小麥課題組培育出的,以蘭天系列為代表的新品種不僅抗條銹性突出,今年創(chuàng)出高產記錄:
——6月10日,省農技總站組織專家團隊在隴南市徽縣開展了冬小麥高產核心示范田現場實收測產,示范品種為蘭天45號,單產突破510公斤。7月3日,專家團隊又在靈臺縣開展了測產,隴原235畝產達408.2公斤。

專家組在清水縣對蘭天36號進行現場實收測產。(圖片均由省農科院小麥所提供)
——7月7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邀請農業(yè)農業(yè)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甘肅農業(yè)大學柴守璽教授及甘肅省農科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對天水市清水縣金集鎮(zhèn)水清村“旱地小麥化肥減施增產增效技術”示范田進行了現場實收測產。測產品種為蘭天42號,示范的核心技術為冬小麥監(jiān)控施肥技術,示范田較農戶常規(guī)施肥節(jié)約氮肥和磷肥用量20%以上,畝產達594.7公斤。
——7月11日,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邀請農業(yè)農村部小麥專家組成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睿研究員及天水市種子和農技推廣部門專家,對天水市清水縣王河鎮(zhèn)李溝村種植的小麥新品種蘭天36號進行了現場實收測產,畝產584.5公斤,創(chuàng)二陰山旱區(qū)的高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