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08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測量面積、收割、脫粒、稱重、水分測定……8月4日至6日,由甘肅省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甘肅省農技推廣總站、甘肅省種子管理總站等單位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榆中縣良種繁育基地內旱作種植的胡麻新品種“隴亞31號(原代號H47)”進行現場實收測產,胡麻產量為每畝166公斤,創(chuàng)我省中部旱作區(qū)胡麻單產新紀錄。
測產現場,專家組實地查看了胡麻田間長勢,現場隨機抽取地塊,收割前進行全面清倉檢查,經過面積丈量,采取連片實打實收,經稱重、水分測定、取樣測定雜質率等環(huán)節(jié),最終獲得驗收結果。
試驗田種植的是優(yōu)良胡麻新品種“隴亞31號(原代號H47)”,配套實施“舊膜免耕穴播”高效栽培新技術。該技術可使胡麻平均增產30%至50%,畝節(jié)本增收350元以上,通過與基層農技部門緊密配合,加大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推廣良種良法良機,促進了胡麻產業(yè)的提質增效和農民的增產增收。
國家特色油料體系胡麻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葉春雷介紹,胡麻大部分種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生產區(qū)域決定了推廣品種必須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此外白粉病在我國胡麻主產區(qū)中高發(fā)頻發(fā),對胡麻產量和質量均造成重要影響。此次采用的新品種,是團隊歷時十年選育而成的國內第一個高抗白粉病的胡麻品種。其抗旱性強、適應性廣、產量優(yōu)勢明顯,在連續(xù)兩年全國10個點的胡麻抗旱品種篩選試驗中,有8個點增產,平均畝產83.26公斤,較“隴亞13號”增產9.69%,特別是在我省中部主產旱區(qū)會寧,近三年中一直名列全國10余個品種中的前兩位,顯示出了其良好的高產及抗旱性。
“隴亞31號(原代號H47)”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展示示范,實現了旱區(qū)胡麻高產、高效、優(yōu)質、專用生產目標,為旱區(qū)胡麻高效生產提供科技支撐,有利于帶動當地老百姓種植胡麻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我省胡麻生產水平,促進我省胡麻產業(yè)的提質增效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