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12-04
- 點擊:1160
- 來源:蘭州日報
12月3日,記者從省政府有關部門獲悉,截至目前,全省88.9萬兜底保障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的目標要求。
據了解,近年來,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兜底保障專責工作組全面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治責任,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任務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通過采取完善對象認定辦法、加強信息核對核查和扶貧政策銜接、反復開展督導檢查等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全省農村低保對象認定更加精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兜底保障對象(農村一、二類低保對象和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88.9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的目標要求。
據悉,“十三五”以來,我省優(yōu)先保障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累計列支127.1億元。積極向民政部匯報省情實際,爭取資金支持,近5年共下撥我省救助補助資金407.4億元。全省共計下達534.5億元,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持續(xù)提高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標準,全省農村低保標準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855元提高到2020年的4428元,增幅達55.1%。農村特困人員供養(yǎng)標準由單一的基本生活標準拓展為“基本生活+照料護理”,從2016年的每人每年4525元提高到2020年的7200元、8400元、9600元。通過不斷提高保障標準,特別是大幅提高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補助水平,確保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兜底保障對象持續(xù)實現了收入上的“政策性脫貧”。
2016年以來,我省累計開展臨時救助467.81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52.39億元。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全省各地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臨時救助范圍,截至10月底,全省實施臨時救助155.24萬人次、支出資金20.56億元。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2019年5月以來連續(xù)17個月向城鄉(xiāng)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累計發(fā)放價格臨時補貼6.9億元,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2018年以來,累計下達學前教育減免保教費、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等教育救助資金95.2億元,惠及農村學生691.23萬人次。為431.5萬貧困人員代繳養(yǎng)老保險費4.24億元,目前已有114.9萬貧困人員按月領取了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按照國家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要求,將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從9種逐步擴大到30種,救治覆蓋率達到99.78%。對536.3萬人次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yǎng)人員落實了參保資助政策。投入1.6億元為1.5萬名殘疾兒童提供不同需求的康復服務,為3萬多名一級智力精神殘疾人發(fā)放殘疾人居家托養(yǎng)補貼近8000萬元。連續(xù)3年將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為219.37萬農村婦女免費進行檢查。
今年,省民政廳牽頭,聯合扶貧辦等7部門建立困難群眾動態(tài)管理監(jiān)測預警機制,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城鄉(xiāng)低保對象、特困供養(yǎng)人員、低收入人群、登記失業(yè)人員中的大學生入學、殘疾證辦理、患病報銷等10大類408.7萬人實行監(jiān)測預警。目前已開展6次監(jiān)測預警,共發(fā)出紅色預警信息41983條、橙色預警信息24458條,根據預警信息核查,共對22779名符合條件的城鄉(xiāng)困難群眾落實相應救助,對暫時不符合救助條件的建立了臺賬,長期跟蹤關注。據介紹,困難群眾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使用,將困難群眾申請施救的傳統(tǒng)救助模式轉變?yōu)楦刹恐鲃影l(fā)現、主動調查、主動施救,將“人找政策”、“單一施救”的救助現狀變成了“政策找人”、“綜合施救”,有效防止困難群眾返貧致貧,做到了主動救助、溫暖救助。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