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06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曉君?金奉乾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魏娟?王宇晨?景永鵬
瑞雪兆豐年。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上莊村新修的水泥路被雪覆蓋了,整齊的民居和靜謐的文化廣場在一片白色的映襯下,更顯得清新美好,上莊村的詩意就這樣撲面而來。
楊斌接受記者采訪。
在雪地里,上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斌走得很慢,但很穩(wěn)。這條路,他再熟悉不過了。
循著楊斌的介紹走進村委會辦公室。迎面的墻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牌,“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省文明村”“全省標準化先進黨支部”“武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區(qū)級、市級、省級、國家級,令人肅然起敬。
“去年我們村整理檔案時專門統(tǒng)計過,一共58塊獎牌,其實,獲獎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群眾的事辦好?!??
那是19年前的春天,36歲的楊斌被大家選為村支書,站在村委會的大院里,他承諾:“我每年都要堅持為村里至少辦一件實事!”
這話,擲地有聲。楊書記說到,也做到了,而且每年不止辦一件實事,這些事,讓上莊村發(fā)生了巨變。
一舉一動以群眾利益為先,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一家一戶做群眾工作,動員鄉(xiāng)親們修建新農宅;一點一滴為大家著想,解決飲水難、行路難;一心一意發(fā)展經濟,實現了從精準脫貧到全面小康。2015年,上莊村實現整村脫貧;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1萬元。上莊村先后被評為涼州區(qū)“紅旗村”、全省文明村、全國文明村,也創(chuàng)出了武威市抓黨建促脫貧促鄉(xiāng)村振興的“上莊模式”。
每年年初,村黨支部都要向群眾征集問題,經過分析研判,這些問題不論大小,只要合理,都會列為這一年的實事來辦。
過去的“大洼地”,如今成為了村文化廣場。
村委會后面原有一片洼地,群眾都反映,這片地常年撂荒,既不安全,也不美觀,最好進行整修。楊書記帶著村黨支部一班人經過討論,說干就干,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并號召群眾投工投勞,幾個月的工夫,洼地變成了村文化廣場,籃球場、讀書室都在這里建起來了。
上莊村變了,楊書記的眼睛卻病了,群眾都很心疼。前些年,楊斌患上了嚴重的青光眼。那時,正處于脫貧攻堅關鍵期,他由于工作太忙,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視力迅速下降,左眼幾近失明。楊書記卻說:“這是我自己大意了,不能‘賴’給工作?!痹谧鐾晔中g之后的第三天,他就返回上莊村,忙著產業(yè)發(fā)展的事。
產業(yè)園里,一座座日光溫室鱗次櫛比。
2022年,在村黨支部積極謀劃下,上莊村引進青島恒澤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846萬元,共同建設智慧農業(yè)產業(yè)園項目。
產業(yè)園通過“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上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體,通過農戶向合作社流轉土地104畝,每年可獲得流轉費7萬多元。在此基礎上,村里將建成的41座高標準日光溫室租賃給企業(yè)經營,又可以獲得20多萬元的租賃費,當地群眾可就近務工。
楊斌時常行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
閑時,楊斌時常在村里慢慢走著,想起村文化廣場墻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那句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心里的腳步不由得加快——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盤算著,2024年,要打通上莊村與黃羊鎮(zhèn)污水處理的最后幾公里管道;要建一個共享食堂,讓村里的老人、孩子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