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10-31
 - 來源:每日甘肅網(wǎng)-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睿君
10月23日至26日,2025甘肅研學旅行大會踩線活動在敦煌、嘉峪關、張掖舉行。來自國內重點研學機構、旅行社及主流媒體的120余位代表齊聚隴原,全面考察甘肅研學資源的特色稟賦與開發(fā)潛力。
四天時間里,代表們通過實地探訪、沉浸式體驗與精準對接,深入了解三地研學場景與基地,親身感受甘肅“文化有深度、自然有廣度、歷史有厚度”的研學魅力。
以本次踩線活動為起點,省內外研學合作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通過優(yōu)勢互補與協(xié)同發(fā)展,甘肅研學產(chǎn)品將加速走向全國,省外機構也將獲得更多特色線路選擇,共同提升“如意甘肅”研學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與吸引力。
敦煌:一堂生動的“敦煌文化體驗課”
十月敦煌秋光好。參加此次研學踩線活動的代表們,在莫高窟的壁畫、塑像前駐足凝望,在《樂動敦煌》的旋律中沉浸品味,仿佛是一堂又一堂生動的“敦煌文化體驗課”。
在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代表們觀看超高清數(shù)字影像與3D球幕電影,沉浸式感受沉睡千年的壁畫與彩塑在眼前“活”了起來。隨后,走進實體洞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壁畫、塑像,仿佛穿越回那個絲路繁華、商旅云集的時代。
“以前在電視上看莫高窟,它只是一個遙遠的文化符號。今天借助數(shù)字技術,連壁畫上飛天飄帶的紋路都清晰可見,那種震撼直擊心靈?!蔽錆h知行樂學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錢夢婕觀看超高清數(shù)字影像與3D球幕電影后連連贊嘆道。
“這些洞窟是工匠一錘一錘開鑿出來的,壁畫是用礦物顏料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雖歷經(jīng)千年依然鮮活。這不只是藝術,更是一代代人守護文明的堅守與傳承?!备壑新脟H(山東)旅行社教育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王周海感慨道,“無論深厚歷史、璀璨文化還是文化的堅守與傳承,都是研學最好的教材與課堂?!?/p>
人類敦煌,心向往之。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化,研學游成為敦煌旅游的新亮點。
2018年年底,敦煌研究院依托豐富的石窟資源和深厚的學術積累,推出“莫高學堂”研學品牌,自主研發(fā)了十余門富有敦煌文化特色的研學課程,讓游客在參觀之余,能夠深入體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藝術魅力。
今年6月,甘肅演藝集團打造了“莫高窟736窟——敦煌文化新空間”,研發(fā)了“樂動敦煌”、敦煌文化、非遺及民俗三大研學課程體系,激活歷史與當代的對話,聯(lián)結藝術與生活的共鳴,助力敦煌文化在傳承中歷久彌新。
在深入了解敦煌豐富而獨特的研學課程后,錢夢婕更加確信這里是獨具特色與魅力的研學目的地?!拔覀儗⑸罨c甘肅的合作,整合優(yōu)質資源,開發(fā)出更具深度與互動性的研學產(chǎn)品,讓每一位到訪者從普通的游客變?yōu)槎鼗臀幕纳疃润w驗者和主動傳播者?!?/p>
嘉峪關:一場跨越六百余年的古今對話
帶著敦煌文化浸潤的余韻,代表們一路向東,抵達嘉峪關。當夕陽為這座“天下第一雄關”鍍上一抹金輝,巍峨的城樓在暮色中更顯蒼勁。夜幕降臨,燈光次第亮起,勾勒出關城雄渾的輪廓,一場跨越六百余年的古今對話在光影交錯間悄然展開。
隨著中國首部原址實景長城文化沉浸式夜游項目——《天下嘉峪關》燈光劇拉開帷幕,代表們沉浸于“開城入夢,穿越千年”的意境之中,切身感受塞外邊關的風土人情、絲路盛景的繁榮熱鬧,以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堅韌風骨。
“以往只在白天領略過嘉峪關的雄壯,夜間的關城更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溫度?!北本┩教煜聡H旅行社總經(jīng)理郝丹舉起手機,對準被燈光照亮的“光化門”匾額,“這光將磚石的每處紋理都勾勒得清清楚楚,仿佛能聽見當年戍卒的低語與兵戈的回響?!?/p>
“我們希望通過夜游,讓游客從‘看風景’變成‘入場景’?!奔斡P關城景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關城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本身,也在于它承載的歷史記憶,“夜游項目通過光影引導和情景演繹,讓游客與歷史對話,這種‘慢體驗’反而更能打動人心。”
距嘉峪關關城不遠處的長城印記研學基地,已成為各地研學團隊的熱門目的地。這座集長城文化研學、非遺展示、技藝體驗與藝術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教育基地,同步開設風雨雕、銀雕、沙石畫等八大特色課程,為來訪者打開一扇觸摸歷史、親身體驗的文化之窗。
在簡牘制作課堂上,指導老師熊健婷一邊演示加工木片、做舊、書寫、編連等步驟,一邊細致講解簡牘背后的歷史。圍坐在一旁的孩子們聽得認真,在親手制作中感受著千年文字承載的溫度與厚度。
“這里的研學課程不只是讓孩子們看和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親手實踐?!贝景脖鄙衔幕糜伍_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向明對嘉峪關研學項目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他表示,將借助嘉峪關豐富的歷史底蘊,共同打造系列化、主題化的研學路線,讓“帶著課本去旅行”成為嘉峪關文旅融合的新亮點。
張掖:一次解密地質奇觀的實踐之旅
繼續(xù)東行,張掖以磅礴絢爛的地質奇觀,為代表們此次研學之旅繪上了另一重濃墨重彩。
“看!陽光一照,這片山像被打翻的調色盤,太震撼了!”站在張掖丹霞觀景臺上,西安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祁復紅忍不住舉起相機,定格眼前斑斕的地質畫卷。
代表們走進張掖地質公園博物館。館內借助大型圖板、數(shù)字沙盤、全息投影以及VR/AR沉浸式體驗等現(xiàn)代展陳手段,系統(tǒng)解讀了張掖獨特的地貌景觀與自然資源。
在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科普研學實踐基地,臨澤二中的學生正專注進行“七彩丹霞土壤浸出液pH值測定”實驗。取樣、稱量、浸取、離心、測定……初二年級學生李淑賢一絲不茍完成每一個步驟。她說:“把課堂搬到地質公園,邊采樣邊實驗,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讓我感受到地質科學的魅力,學習變得生動而有趣?!?/p>
位于祁連山北麓的馬蹄寺石窟群研學基地,是一座融合石窟藝術、生態(tài)文化與民族風情的研學平臺。在基地內的馬蹄生態(tài)文化科普館,研學教師普瑾正講授裕固族傳統(tǒng)服飾的制作技藝:“通過親手參與服飾制作,孩子們不僅能了解裕固族的民俗文化,更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智慧?!?/p>
在實地觀摩與動手實踐中,代表們一步步解鎖河西走廊的自然密碼與人文基因。南京文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方華來說:“張掖的研學資源豐富而獨特,既有自然奇觀的震撼,也有文化傳承的溫度,為我們設計跨區(qū)域研學路線提供了寶貴資源?!?/p>
北京宸峰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金旭光表示:“甘肅有著豐富的研學資源,期待與當?shù)貦C構加強合作,共同開發(fā)更多高質量的研學課程,讓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知識?!?/p>
從敦煌的藝術殿堂,到嘉峪關的歷史現(xiàn)場,再到張掖的自然畫卷,這條踩線之路串起的不僅是甘肅的絲路明珠,更是一條從文化感知、歷史共鳴到自然探索的完整研學脈絡。隨著省內外機構合作的深化,“如意甘肅”的研學圖景正以其深度、廣度與厚度,在全國視野中漸次鋪陳,綻放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