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10
- 點擊: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開鄉(xiāng)蔬菜共富產業(yè)園辣椒豐收。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朱強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通訊員?孫筱娜?朱強
盛夏時節(jié),走進靈臺縣新開鄉(xiāng)寺溝村蔬菜共富產業(yè)園,中拱棚整齊排列,棚內的螺絲椒掛滿枝頭,甜瓜飄香。
“技術服務隊每天進棚,從育苗到采摘,全程服務!”寺溝村黨支部書記杜文科說,“今年我們村種了36棚螺絲椒、20棚茄子、22棚甜瓜、2棚黃瓜和西紅柿,還種了14棚日光溫室西瓜。”
為何叫“共富產業(yè)園”?“因為這里不僅有我們村的產業(yè),我們還把54座中拱棚租給華掌、梁家莊、馮家山三個‘兄弟村’,幫助他們一起增收。”杜文科解釋道。
“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比較薄弱,今年租了18個棚,每個棚租金900元,年底預計增收7萬元?!瘪T家山村黨支部書記馬莉霞拿著租賃合同,信心滿滿地說,“明年再種植黃瓜、辣椒、茄子、西瓜等蔬菜,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路。”
今年以來,新開鄉(xiāng)探索“強村帶弱村、抱團發(fā)展”的新路子,依托寺溝村成熟的設施蔬菜基地,引入周邊集體經濟薄弱的華掌、梁家莊、馮家山三村,合力建設蔬菜共富產業(yè)園。
“我們按照資源共享、以強帶弱的思路,以‘支部聯(lián)建+共富產業(yè)園+聯(lián)農帶農’的模式,幫助鄰村找到投入少、見效快的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了村集體共贏的良好局面?!毙麻_鄉(xiāng)副鄉(xiāng)長郭磊介紹。
如今,滿載新鮮蔬果的貨車每天從產業(yè)園駛出,螺絲椒、甜瓜不僅供應本地超市,還賣到了周邊市縣。
產業(yè)園還惠及農戶。最近,70歲的吳拴省每天在菜棚里忙碌著:“我年齡大了,不能外出打工。菜棚有活就過來干,干了半年多,掙了5000多元,我很滿意!”
像老吳這樣在家門口掙錢的村民不在少數(shù)。
談及下一步打算,郭磊思路清晰:“要讓‘抱團種菜’的路子越走越寬,重點做好三件事,帶著鄉(xiāng)親們試種、篩選更受歡迎的品種;主動聯(lián)系超市、食堂簽訂單,搭起電商平臺網上賣菜;理順從地頭到餐桌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少損耗、多賺錢?!?/p>
“說到底,就是要讓鄉(xiāng)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郭磊笑道。
群眾在蔬菜共富產業(yè)園分揀茄子。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朱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