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31
- 來源:甘肅日報
3月30日上午,“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2025年甘肅省思政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蘭州舉行,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共同舉辦。
活動圍繞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兩當兵變、蘭州戰(zhàn)役、血戰(zhàn)高臺、會寧會師等主題,在蘭州、張掖、白銀、慶陽、隴南打造了5條示范線路,5地的2500余名學生在啟動儀式結束后同步開展徒步拉練、紅歌聯(lián)唱、黨史問答、祭奠瞻仰、參觀體驗等活動,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示范線路活動進行的同時,還推出了線上大型網絡思政課《永遠不會忘記》,邀請黨史專家和思政名師進行講述。
啟動儀式上,為參加蘭州示范線路活動的16所學校授予“紅色傳承先鋒隊”旗幟,來自蘭州市的300余名師生參加了隨即開展的蘭州示范線路活動。
隨著沖鋒號的吹響,師生們出發(fā)了!
開展思政“大實訓”
蘭州示范線路全程7.5公里,從蘭州戰(zhàn)役沈家?guī)X戰(zhàn)場遺址紀念廣場出發(fā),經過第一戰(zhàn)壕、第二戰(zhàn)壕、沈家?guī)X戰(zhàn)斗陳列館、沈家?guī)X戰(zhàn)斗烈士紀念亭、小白楊哨所,最終到達蘭州烈士陵園。
蘭州市第三十三中學高一學生秦藝菲是她所在學校的旗手。行走在早晨的山路上,空氣里的寒意還未消散,她手執(zhí)旗幟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雖然舉著旗子的手很冷,但一想到當年革命戰(zhàn)士在這里面臨更加艱苦的條件,依然頑強抗敵、保家衛(wèi)國,我心中就有了力量?!?/p>
在蘭州烈士陵園,當每個人蹲下身來,悉心地擦拭墓碑時,仿佛在與烈士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秦藝菲說:“我在擦拭墓碑時,看到這位烈士享年66歲,我在心里向他訴說著今天的中國是怎樣的和平與繁榮。”
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初一學生郭涵的家長閆紅梅也隨隊參加了活動:“我覺得活動可以全方位地錘煉孩子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p>
隊伍行走在山路上,當地村民頻頻投去贊許的目光。沈家?guī)X村村民、83歲的李厚安說:“我一直生活在這個村子里,我知道我們這里曾經發(fā)生過怎樣艱苦的戰(zhàn)斗,所以我格外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也時常會給孫輩講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今天,看到有這么多學生重走來時路,我覺得這非常有意義?!?/p>
甘肅農業(yè)大學國旗護衛(wèi)隊副隊長朱鵬越說:“當我在擦拭墓碑時,腦海中浮現出革命先烈浴血奮戰(zhàn)時的畫面,我真切地觸碰到了這段歷史,也感受到了心與心的聯(lián)結。今天我和國旗護衛(wèi)隊的同學一起來到這里,我相信我們會以更強的凝聚力去完成未來每一次的護旗任務?!?/p>
講好思政“大課堂”
此次活動創(chuàng)新授課模式,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精髓要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生動活潑地傳遞給青少年群體,有力提升思政教育質效。
線上,同步開講的大型網絡思政公開課《永遠不會忘記》,通過主持人和黨史專家、思政名師示范線路活動現場連線,講述黨史故事、分享德育案例。課程實況在相關部門融媒體平臺、新甘肅、奔流新聞以及全省各市州、縣區(qū)融媒體中心共113個平臺同步直播,觀看總人數超1324.6萬人次,直播間點贊量達350.5萬人次。
“今天舉行啟動儀式的地方是沈家?guī)X戰(zhàn)役的舊址,沈家?guī)X戰(zhàn)役在解放蘭州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笔∥h史研究室一處處長賈玉婷在公開課中講道,1949年8月25日拂曉,第一野戰(zhàn)軍主力向蘭州守敵發(fā)起總攻。在整個蘭州戰(zhàn)役中,沈家?guī)X戰(zhàn)斗異常慘烈。沈家?guī)X被稱為“蘭州鎖鑰”,是國民黨防守的主陣地,攻克沈家?guī)X,就可居高臨下奪取華林山,直通蘭州西關,控制黃河大橋,截斷國民黨守軍的唯一退路,全殲蘭州之敵。經過一天的激戰(zhàn),解放軍于26日先后控制黃河鐵橋,占領黃河北岸的白塔山,全殲城內殘敵,蘭州宣告解放。
擔負沈家?guī)X主攻任務的是第一野戰(zhàn)軍第四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團長王學禮在激戰(zhàn)中壯烈犧牲。在王學禮等烈士犧牲紀念地,講解員柴亭宇講道:“團長王學禮組織團機關干部投入戰(zhàn)斗,以‘人在陣地在’的精神,打退了敵人十多次的反撲。機槍二連射手張錫文用脊背當槍架,把重機槍頂在背上讓副班長射擊,一口氣打了八百發(fā)子彈;一名排長半截身子鉆進敵人的機槍工事,頭部、肩部多處刀傷,犧牲時手里仍端著那把雪亮的刺刀;二連連長李應邦用堅毅寬厚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眼,用生命開辟勝利的道路;團長王學禮被彈片擊中,血灑沈家?guī)X,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經過30多次的沖鋒,最終將勝利的紅旗插在了山頭之上。”
途中,共有十余位講解員在不同的點位開展英模人物典型宣講和革命精神案例教學,學生們邊走邊聽,紅色基因在共情共鳴中根植青少年心靈。蘭州戰(zhàn)役紀念館講解員魏婷說:“近年來,來這里瞻仰革命烈士的青少年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完全用步行將這些紀念舊址串聯(lián)在一起,相信學生們的感悟會更豐富、更深刻。”
在隊伍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思政課教師代表。他們和學生一起重走信仰之路,不斷思考怎樣把所見所聞融入思政課堂。蘭州市第四中學的思政課教師張化斌說:“路上所見所聞所感都會成為我們的教學素材,這樣的思政教育是生動又全面的?!?/p>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我們要多措并舉講好大思政課,像今天我們舉辦的這場活動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近年來,我省構建協(xié)同育人機制,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推動思政教師交流,教學資源共享,形成了‘高校專家+中小學教師+社會力量’的協(xié)作模式?!碧m州市第六十一中學校長陳繼兵介紹道。
用腳步丈量,用心靈思量,用行動傳承。這堂“行走的”思政課告訴學生:課本上的“家國情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腳下這片土地沉淀的熱血;試卷里的“奮斗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是長征路上草鞋踏出的永恒印記。學生代表、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許啟諾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責無旁貸,要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沿著長征的道路奮勇前行?!?/p>
本次活動從3月25日至4月5日在全省各地展開,依托我省82項革命紀念設施和28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出86條紅色實訓線路,組織青少年學生用腳步丈量信仰之路,在實踐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記者何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