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4
- 來源:甘肅發(fā)布
當渭水支流在關隴云煙間
蜿蜒出千年墨痕
當《詩經(jīng)·秦風》在漢唐古道上
吟誦出萬里回響
清水
一座深藏于隴東南的小城
便以“軒轅故里”的氣度
緩緩舒展歷史畫卷
△俯瞰清水
天地滋養(yǎng)
清水東鄰隴山 西接渭水
素有“隴右要沖 關中屏障”之稱
“清泉四注”這個流傳已久的地名由來
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這里與泉水的不解之緣
△清水夜景
蓮泉、珠泉、涌泉、小泉
清泉、甘泉、涼泉、溫泉
清水自古以來
甘泉如星 清流遍布
△湯峪溫泉
而最為人稱道的湯峪溫泉
位列全國名泉
開發(fā)利用始自宋代
明代已成“隴上勝跡”
有“香勝華清”之美譽
△湯峪溫泉
現(xiàn)代研究表明
湯峪溫泉富含
偏硅酸、氟、鍶、鋰等
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
“生命之花”鋅的含量
更是居全國溫泉之冠
這一處自古天成的氤氳秘境
在花石崖壁間釀出“鋅雪瓊漿”
以林籟泉韻譜成四季和弦
時至今日
仍然續(xù)寫著康養(yǎng)福地的基因密碼
文脈湯湯
清水
不僅是地理標識
更是文化符號
地名中
鐫刻著歲月記憶
傳承著文化脈絡
△軒轅廣場
公元前688年
秦武公伐邽戎置邽縣
開中國郡縣制先河
公元前115年
析上邽置清水縣
距今已有2700余年建縣史
△軒轅谷
軒轅谷
傳說中軒轅黃帝就出生在這里
古代文獻屢有記載
明朝學者胡瓚宗
曾撰文《軒轅黃帝出生清水考》
并題刻“軒轅故里”石碑
△非子牧場
秦亭遺址、非子牧場
從秦非子到莊公
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領
在此因地制宜、苦心經(jīng)營
這段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創(chuàng)業(yè)史”
不僅對秦的統(tǒng)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深刻啟示
△趙充國雕像
趙充國陵園
這里鐫刻著西漢名將趙充國的赫赫戰(zhàn)功
他的安邊良策
寫在屯田戍邊的經(jīng)國方略里
他的文韜武略
凝練在成語“百聞不如一見”中
△牛頭河
牛頭河的清波
將關山月的倒影揉碎成盛唐星輝
讓漫長而艱辛的絲路行旅
到此有了一處溫柔的水鄉(xiāng)夢境
△花舞北山
北山的丁香紫
在四月天的春風里撰寫人間芳華
以“聚小朵成大氣”的氣韻
成就“全國丁香名縣”的美譽
△花石崖
花石崖
飽經(jīng)滄桑的“補天石”
被賦予了多少古老神話的無限遐想
△清水縣博物館陳列的李崖遺址出土文物。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攝?
李崖遺址
甘肅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秦文化遺址
還深藏著多少大秦源起的秘密
△軒轅廣場上的老水車
明清縣志里的治水歌謠
仍在紅堡古渡回響
舊時的水磨坊轉(zhuǎn)動著年輪
漫延出歲月難解的鄉(xiāng)愁
流水蜿蜒的清水
原來如此厚重
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數(shù)千年的文明積淀
在時間的長河中緩緩流淌
似水繽紛
對清水人來說
綠山清水 讓人更生閑適的心境
△罐罐茶
晨光微熹 人聲漸起
永清鎮(zhèn)老街上的茶爐已煨著黑陶罐
陳年茯茶在沸水中舒展成琥珀云煙
△燴麻食
正午時分 灶房飄香
銅勺在鐵鍋里攪動燴麻食的美味風云
騰起的熱氣如輕紗般拂去勞作的倦意
△軒轅廣場
暮色四合 華燈初上
軒轅廣場綻放歡聲笑語
音樂噴泉托起七彩水幕
好日子在清水歡快地流淌?
一日三餐 四季流轉(zhuǎn)
小城里暗藏的“好味道”
等待你用舌尖碰撞出
更加飽滿的“奔縣”體驗
△清水扁食
清水扁食
臊子采用豬五花切成小丁
用胡麻油和多種佐料熬制
面皮大而薄 配上蔥花和油辣子
一口下去讓人胃口大開
△蕎面饸饹
蕎面饸饹在榆木床子的擠壓下
滑入滾水凝成褐玉琴弦
配上臊子更讓人垂涎欲滴
△面魚
面魚兒在酸漿水中游弋成金黃弧線
佐著韭菜的辛香
將獨一份的清涼沁入骨髓
△麻腐餅
麻腐餅
胡麻油拌透的麻腐餡料暗藏乾坤
與辣子醋汁在舌尖奏響三重奏
△清水麻鞋
清水的寶藏 可不止這些
你可以換雙有名的清水麻鞋
△中醫(yī)養(yǎng)生館
逛逛康養(yǎng)一條街
體驗中醫(yī)養(yǎng)生
△木人摔跤
再聽聽清水小曲
看看木人摔跤
△龐公玉石
如果你是位奇石玩家
這里出的龐公玉石千萬不可錯過
此石天然妙成
早在宋書《云林石譜》就有記載
“色綠,有波浪狀紋理,制硯溫潤發(fā)墨”
相傳有人將石制成圓硯贈送蘇軾
蘇軾如獲至寶
贊嘆石頭上的紋理為“天波”
△清水美景
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區(qū)
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yǎng)試點建設縣
省級森林城市
省級旅游度假區(qū)
今天的清水
一頭傳續(xù)軒轅秦漢精神血脈
一頭致力農(nóng)旅文康融合發(fā)展
一張溫泉大景區(qū)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朋友
有空來趟清水吧
山是青山
水是清水
康養(yǎng)休閑
清水“泉”有
文/耿寧 洪佩珍(實習生)
海報設計/王裕霞
圖/除署名外,均由清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