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5
- 來源:央廣網(wǎng)客戶端
走進定西漳縣新寺鎮(zhèn)大柳樹村的馬志嫻家,隨處可見她精心創(chuàng)作的剪紙和繪畫作品。精美的圖案、細膩的線條,無不展現(xiàn)出她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的熱愛。
“我只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寄托自己的精神。我不剪悲觀的內容,只剪那些讓人看了歡喜、樂觀向上的,所以每個作品都透著喜氣?!眰鞒腥笋R志嫻笑著說。
近年來,漳縣以“系統(tǒng)性保護、活態(tài)化傳承、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核心理念,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非遺保護體系,探索出一條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交融共生的實踐路徑。
馬志嫻剪紙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政府為我們搭建了這么好的舞臺,讓更多人看到了鹽川秧歌的魅力,這讓我們傳承的勁頭更足了!”鹽川秧歌傳承人李曉艷說。
花兒傳承人蔡兔生走進校園授課,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花兒的曲調、歌詞,親身體驗民俗文化的魅力。漳縣第二中學學生張瑞興奮地表示:“以前對咱漳縣的民俗文化了解不多,通過傳承人蔡兔生老師的教學,我學會了唱花兒,覺得特別有意思,以后也想將我們的非遺繼續(xù)傳承下去?!?/p>
為了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漳縣久久為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每年定期舉辦的民俗文化活動成為了民俗文化展示的重要平臺,鹽川秧歌、漳縣花兒等精彩節(jié)目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民眾參與,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漳縣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通過對井鹽傳習所的科學保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來到這里參觀體驗,能成為這里的講解員,為更多人講解我們的漳鹽文化,我覺得非常的榮幸和自豪?!本}傳習所講解員王江珧說。
在全國第四次文物工作的推動下,漳縣在文物遺址保護與開發(fā)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井鹽傳習所經(jīng)過精心修繕,風貌煥然一新,參觀者可以直觀感受到古代井鹽生產的流程與工藝。
漳縣鹽史館(漳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時,漳縣以文物遺址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線路,配套完善的旅游設施。游客在參觀文物遺址的同時,還能體驗當?shù)氐拿袼孜幕穱L特色美食,形成多元化的旅游體驗。這種開發(fā)模式不僅帶動了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漳縣文物遺址的價值。
游客張佳慧感慨道:“來到漳縣,參觀了這些文物遺址,感覺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對這里的井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收獲滿滿?!?/p>
“下一步,漳縣將精心呵護文化遺產的同時,合理地進行開發(fā)利用。結合文物‘四普’的成果,制定嚴格的保護制度,加強文物遺址的日常巡查與維護。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讓游客在親身參與中感受文化魅力,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彩?!闭目h文化館負責人說。
如今,漳縣正以堅定的步伐,在非遺傳承與文物保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文化傳奇。(文/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