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10-20
-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wǎng)站
武威,這座在河西走廊東端上屹立千年的古城,用潺潺不盡的祁連雪水,滋養(yǎng)了戍邊的士卒、往來的商旅、冥想的僧侶、慷慨的文士、樸實的人民。每一座古老建筑的裂紋,都是先民與永恒簽訂的契約。踏足這片土地,仿佛穿越千年時光,歷史的脈絡(luò)在腳下悄然鋪展,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

天馬出世:大漢雄風(fēng)的雷霆回響
銅奔馬一覺醒來,時間已過千年,斗轉(zhuǎn)星移、滄海桑田。它奮力躍起的身姿,是整個大漢帝國瞬間的剪影,注入了漢武帝的雄心、張騫的堅韌、霍去病的豪情,它是我們這個民族在青春期最真實的悸動。

當你走進大型歷史情景劇《天馬行》,雷霆般的蹄音從凝固的歷史中走出,化作了震徹心扉的萬馬奔騰。舞臺之上,大漢使節(jié)手持節(jié)杖,鑿空西域;絲路商隊滿載奇貨,往來不絕。這不僅是觀看一場演出,而是身臨其境,觸摸到氣吞山河、聯(lián)通世界的黃金時代。武威之名,源自我們民族那個輝煌的起點,至今滾燙。

涼州風(fēng)華:漫步3D古涼州的盛世繁華
“遠游武威郡,遙望姑臧城。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蓖高^北魏溫子升的《涼州樂歌》,我們依稀可見千年前武威城內(nèi)車水馬龍、歌舞喧囂的熱鬧景象。

而如今的武威市博物館,展區(qū)內(nèi)用3D技術(shù)復(fù)原出唐代涼州城的繁榮景象,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大唐,與詩人岑參等歡聚夜飲之后,身扶朱閣之上,推開綺戶,將涼州繁華月色盡收眼底。這,是武威的前世,也是武威的今生。

梵音千載:在剎那世界里聽見文明交融
武威的厚度,不止于金戈鐵馬,更在于思想與文明的深邃交融。在天梯山石窟,我們凝望著北涼僧人曇曜最初的凝望,感受到了大佛肅穆之姿,面對四擁而起的一汪清波,流淌出的關(guān)于永恒的拷問。

而在不遠處的武威城市中心,鳩摩羅什寺猶如被城市洪流遺忘的巖石,佇立于此。歷史在這座庭院緩慢了下來,風(fēng)吹過羅什塔檐的風(fēng)鈴,叮當作響之間,是晃碎的時光墜入生活的痕跡。

西夏遺珍:王國的無聲史詩
安史之亂后,涼州被丟失在茫茫的草原中、被隱藏在中原的史書里。黨項,這個在唐末勃興的民族,在河西走廊上書寫了獨屬于自己的民族史詩。走進武威市西夏博物館,那塊獨一無二的“西夏碑”(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yīng)塔碑)靜立于此。它一面是西夏文,一面是漢文,不僅是粗糲的石刻紋路,更是黨項族與漢文化交融共生的歷史溫度,為中華多元一體格局寫下了最堅實的注腳。

而在武威市博物館,刻花折枝牡丹紋金碗是隱藏的珍寶。一抹鎏金光華,折射著西夏王朝的溫度。靜默站立此處,不必追問歷史興衰,已是與一段隱秘歷史的不期而遇。

涼州詞韻:從邊塞悲歌到文化復(fù)興
涼州如詩,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涼州如畫,是“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行走在涼州大地上,我們吟誦著流傳千古的佳句,也體味著超越時空的人間百態(tài)。膾炙人口的《涼州詞》,勾勒出了武威豪氣任俠的人文風(fēng)骨,形成了傳承千年的悠悠文脈,塑造了崇文尚德的城市品格。

當你步入河西都會涼州詞館,會看到科技與文化的交融,208塊機械矩陣屏如靈動的詩頁,輪番變幻出六首《涼州詞》,每一個漢字仿佛都在躍動中蘇醒。而在“筆尖涼州”體驗區(qū),當你落筆之時,文化不再是遙遠的符號,而成為可感、可觸的體驗。
所以,別再問武威的歷史在哪里
它就在銅奔馬踏碎凌霄的馬蹄聲里
它就在“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的3D街市中
它就在天梯山石窟和羅什寺穿越千年的恬然禪意里
它就在西夏碑刻及金碗的神秘紋路間
更在一首首穿越千年的涼州詞里
武威,已為您備好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等你入席,親身體驗



